糖尿病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糖尿病可能由遗传因素、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肥胖、长期高糖饮食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
1、遗传因素
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若父母或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后代患病概率显著增加。1型糖尿病与HLA基因相关,2型糖尿病则涉及多个基因位点变异。遗传因素导致的糖尿病需通过生活方式完全预防,但早期监测血糖有助于延缓发病。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干预。
2、胰岛素抵抗
肌肉、脂肪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时,需更多胰岛素才能维持血糖稳定,长期超负荷工作引发胰岛功能衰竭。胰岛素抵抗常见于腹型肥胖人群,与脂肪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有关。改善措施包括减重、增加运动,医生可能开具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盐酸罗格列酮片等胰岛素增敏剂。
3、胰岛β细胞缺陷
1型糖尿病因自身免疫攻击导致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后期也会出现β细胞功能衰退。患者C肽水平低下,需依赖外源胰岛素治疗。保护残余β细胞功能可选用西格列汀片、利拉鲁肽注射液等药物,同时须避免高糖饮食减轻β细胞负担。
4、肥胖
内脏脂肪堆积会释放游离脂肪酸和炎症因子,干扰胰岛素作用并加速β细胞凋亡。体重指数超过28的人群糖尿病风险增加,尤其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时更易诱发代谢综合征。减重手术适用于严重肥胖患者,多数情况下可通过控制每日热量摄入、增加有氧运动改善。
5、高糖饮食
长期摄入精制糖、含糖饮料等食物会导致血糖波动剧烈,迫使胰岛持续高负荷分泌胰岛素。高果糖饮食还可能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调整饮食结构应增加全谷物、蔬菜等低升糖指数食物,必要时使用伏格列波糖片、米格列醇片等α-糖苷酶抑制剂。
糖尿病患者需长期坚持饮食控制与适度运动,每日主食量控制在200-300克,优先选择燕麦、荞麦等粗粮。每周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避免空腹运动引发低血糖。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每3个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评估控制效果。出现视力模糊、手足麻木等并发症征兆时须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