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疱疹发烧怎么办
小儿疱疹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使用退热药物、抗病毒治疗、就医评估等方式治疗。小儿疱疹发烧通常由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皮肤屏障受损、继发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可重复进行擦拭直至体温下降,同时保持室内通风,减少衣物包裹。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高热,需结合其他干预措施。
2、补充水分
发热会导致体液流失,建议家长每2-3小时给予少量温开水、口服补液盐溶液或稀释果汁。母乳喂养婴儿需增加哺乳频率。观察患儿尿量及口唇湿润度,出现尿少、哭时无泪等脱水表现时需及时就医。
3、使用退热药物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滴剂或小儿退热栓。给药间隔需大于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避免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用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
4、抗病毒治疗
确诊疱疹病毒感染可选用阿昔洛韦颗粒、更昔洛韦分散片或泛昔洛韦胶囊。此类药物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家长需严格按疗程给药,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胃肠不适,出现皮疹需停药就诊。
5、就医评估
若发热持续3天以上、出现嗜睡、抽搐、疱疹化脓或进食困难,需立即就诊。医生可能进行血常规、疱疹液PCR检测,重症需静脉注射更昔洛韦注射液。合并细菌感染时联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
患儿发热期间应保持皮肤清洁,剪短指甲避免抓破疱疹。选择宽松棉质衣物,疱疹未破溃时可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恢复期需隔离至疱疹结痂,玩具餐具每日煮沸消毒。家长接触患儿后需规范洗手,免疫力低下家庭成员应避免密切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