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绞痛是什么原因
大肠绞痛可能由肠易激综合征、肠道感染、肠梗阻、食物不耐受、肠缺血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阵发性腹部绞痛、腹胀、排便异常等症状。
1、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可能与精神压力、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等因素有关。患者常出现下腹部绞痛,排便后症状可缓解。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匹维溴铵片、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
2、肠道感染
细菌或病毒感染肠道时可能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肠痉挛性疼痛,多伴随腹泻、发热等症状。常见于进食不洁食物后,需进行粪便检测确诊。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等药物。
3、肠梗阻
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时,梗阻部位近端肠管剧烈收缩可引起绞痛,可能由肠粘连、肿瘤、粪石等引起。典型表现为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腹部CT可明确诊断。部分患者需手术解除梗阻。
4、食物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或麸质过敏等食物不耐受情况,可能诱发肠道痉挛性疼痛,多在进食特定食物后发作。可通过饮食日记和过敏原检测排查,治疗以规避过敏食物为主,必要时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缓解痉挛。
5、肠缺血
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时,肠道缺氧会导致剧烈绞痛,常见于动脉硬化或房颤患者。疼痛程度与体征不符是特征,需血管造影确诊。急性期需溶栓或手术恢复血流,慢性期需控制基础疾病。
日常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进食刺激性食物;保持适度运动促进肠道蠕动;管理情绪压力,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出现持续腹痛、便血、体重下降等预警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建议记录饮食和症状关联性,帮助医生判断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