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得了慢性鼻炎怎么办
小孩得了慢性鼻炎可通过鼻腔冲洗、药物治疗、免疫调节、手术治疗、环境控制等方式治疗。慢性鼻炎通常由过敏原刺激、感染、鼻腔结构异常、免疫功能低下、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1、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减轻鼻黏膜水肿。家长需选择儿童专用洗鼻器,每日1-2次,水温保持在35-37℃。冲洗时注意让孩子头部前倾,避免呛咳。该方法适用于粉尘或花粉过敏引起的症状缓解。
2、药物治疗
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可减轻鼻黏膜炎症,氯雷他定糖浆适用于过敏症状控制,鼻用减充血剂如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能短期缓解鼻塞。家长需遵医嘱使用,避免长期应用减充血剂导致药物性鼻炎。药物治疗主要针对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或合并细菌性感染的情况。
3、免疫调节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等特异性免疫治疗适用于尘螨过敏患儿,疗程需持续3-5年。补充维生素D和益生菌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家长应定期监测免疫指标,治疗期间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该方法适用于IgE介导的持续性过敏症状。
4、手术治疗
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鼻塞,腺样体切除术可解决合并腺样体肥大的通气障碍。术后需配合鼻腔护理和抗感染治疗。家长应注意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鼻腔恢复情况。手术干预仅针对解剖结构异常导致的慢性鼻炎。
5、环境控制
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每周清洗床品并使用防螨罩,避免饲养毛绒宠物。雾霾天气减少外出,必要时佩戴儿童防护口罩。家长需定期清洁空调滤网,移除地毯等易积尘物品。环境控制是所有类型慢性鼻炎的基础管理措施。
慢性鼻炎患儿日常应保证每日饮水量达到1000-1500毫升,饮食中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绿色蔬菜,避免冰冷及辛辣食物刺激。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冬季外出时做好口鼻保暖。家长需每3-6个月带孩子复查鼻内镜,监测病情变化,出现耳痛、持续头痛或嗅觉减退时应及时就诊。建立症状日记记录发作诱因和频率,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