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三个多月肿胀正不正常
骨折术后三个多月肿胀可能是正常的恢复过程,也可能与康复不当或并发症有关。骨折恢复期因个体差异和损伤程度不同,肿胀持续时间存在较大波动。
骨折术后肿胀通常由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软组织修复反应或康复训练强度不当引起。术后1-3个月属于炎症消退期,此时轻微肿胀伴随关节活动度恢复属于正常现象。若肿胀呈现晨轻暮重规律,无皮肤发红发热等感染征象,多与静脉回流不畅相关。可采取抬高患肢、间歇性冷敷、压力袜包扎等方式促进消肿。康复训练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避免过早负重或过度活动刺激软组织。
若肿胀持续加重或伴随皮肤温度升高、疼痛加剧、伤口渗液等表现,需警惕深静脉血栓、内固定物排斥反应或隐匿性感染等病理因素。糖尿病患者、老年患者及曾发生术后感染的人群更易出现异常肿胀。此类情况需通过血管超声、炎症指标检测等医学检查明确病因,必要时需调整固定方式或进行抗凝治疗。
骨折术后应定期复查影像学确认骨痂生长情况,肿胀期间建议保持低盐饮食以减少水钠潴留,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夜间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至心脏水平以上,日间活动时穿戴医用弹力袜。如肿胀伴随持续性刺痛或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应立即就医排除神经压迫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