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热怎么处理
儿童体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整环境、药物退热、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体热可能与感染、脱水、环境温度过高、免疫反应、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儿童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酒精擦拭或冰敷刺激皮肤。可重复进行直至体温下降,每次擦拭时间不超过10分钟。若儿童出现寒战需立即停止。
2、补充水分
每15-20分钟给予少量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24小时饮水量按每公斤体重80-100毫升计算。母乳喂养婴儿需增加哺乳频率。避免含糖饮料或冰镇饮品刺激胃肠。
3、调整环境
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湿度50%-60%,每日通风2-3次。选择纯棉透气衣物,盖被厚度以手脚微凉、颈背温暖为宜。夜间睡眠时可调低空调温度1-2摄氏度。
4、药物退热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退热栓。给药间隔不少于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用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
5、就医检查
持续发热超过72小时,或伴随皮疹、抽搐、意识模糊时需急诊。血常规检查可明确细菌或病毒感染,必要时进行尿常规、胸片等辅助诊断。静脉补液适用于严重脱水患儿。
家长应每日监测儿童体温3-4次,记录发热曲线。饮食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观察有无反复发热或新发症状,退热后仍须保持1-2天居家休息。体温正常48小时后方可返校,期间避免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