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常规检查项目有哪些
大便常规检查项目主要有外观检查、隐血试验、显微镜检查、寄生虫检查、细菌培养等五项基础内容。
1、外观检查
观察粪便颜色、性状及异物。正常为黄褐色成形软便,异常情况包括黑色柏油样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陶土色便可能为胆道梗阻,黏液脓血便常见于肠道感染或炎症性肠病。
2、隐血试验
检测肉眼不可见的微量出血。采用化学法或免疫法,阳性结果可能与消化道溃疡、肿瘤、息肉等有关,需结合胃肠镜进一步排查。食用动物血或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假阳性。
3、显微镜检查
通过染色或直接镜检观察细胞成分。白细胞增多提示肠道炎症,红细胞见于消化道出血,脂肪颗粒过量反映消化吸收不良,淀粉颗粒异常增多可能与胰腺功能相关。
4、寄生虫检查
采用盐水涂片或浓缩法检测虫卵、幼虫。常见检出目标包括蛔虫卵、钩虫卵、鞭虫卵等肠道寄生虫,阿米巴滋养体可提示阿米巴痢疾,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
5、细菌培养
针对疑似感染性腹泻的专项检测。可分离鉴定沙门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病原体,药敏试验能指导抗生素选择。采样需在抗生素使用前完成。
进行大便常规检查前3天应避免食用动物血制品、铁剂及维生素C,女性经期不宜检测隐血。采样时选取异常部分如黏液或血丝区域,2小时内送检可保证准确性。日常发现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异常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腹痛、消瘦等症状时建议及时检查。保持均衡饮食和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高纤维饮食可改善便秘情况,但腹泻期间需暂时减少粗纤维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