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丹毒是怎么引起的
下肢丹毒主要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常见诱因包括皮肤破损、足癣、淋巴水肿、慢性湿疹、免疫低下等。
1、皮肤破损
下肢皮肤微小裂伤或外伤后,细菌可通过破损处侵入真皮层淋巴管。常见于足部皲裂、蚊虫叮咬搔抓、剃毛刮伤等情况。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接触污水,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2、足癣
真菌感染导致趾间糜烂脱屑,形成细菌入侵通道。患者常伴趾缝浸渍发白、剧烈瘙痒。需规范使用联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穿透气鞋袜保持足部干燥。
3、淋巴水肿
乳腺癌术后或丝虫病等导致淋巴回流障碍,局部组织抵抗力下降。表现为患肢持续性肿胀、皮肤增厚。可通过弹力袜压迫治疗和手法淋巴引流改善症状。
4、慢性湿疹
长期皮肤炎症破坏屏障功能,搔抓后易继发感染。特征为红斑丘疹伴渗出结痂。需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控制炎症,配合尿素维E乳膏修复皮肤。
5、免疫低下
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患者更易感染。可能伴反复发热、伤口愈合延迟。建议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预防性使用青霉素V钾片。
日常需避免久站久坐,抬高患肢促进淋巴回流;选择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疾病;出现皮肤红肿热痛时及时就医,禁止自行挤压或热敷。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踝泵运动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