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跖骨骨折后遗症
第五跖骨骨折后遗症主要包括慢性疼痛、关节僵硬、足弓塌陷、创伤性关节炎和骨折延迟愈合。这些后遗症可能与骨折类型、治疗方式、康复锻炼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和功能锻炼。
1、慢性疼痛
骨折愈合后局部软组织粘连或神经损伤可能导致长期隐痛,尤其在负重或天气变化时加重。疼痛可能与跖骨周围肌腱炎、骨痂增生压迫有关。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后期需结合超声波治疗和足部肌肉拉伸。
2、关节僵硬
长期制动易导致跖趾关节和跗跖关节活动受限,表现为足趾背屈困难或行走时僵硬感。这与关节囊挛缩、韧带钙化相关。康复期建议使用关节松动术配合温水泡脚,必要时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改善关节润滑。
3、足弓塌陷
第五跖骨参与构成足外侧纵弓,骨折后支撑力下降可能引发扁平足。典型表现为久站后足底酸痛、鞋底外侧磨损加剧。需定制矫形鞋垫并加强胫骨后肌训练,严重者需考虑跟骨截骨术重建足弓。
4、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面骨折未完全复位时,长期摩擦会导致跗骨间关节软骨退化。症状包括晨起关节僵硬、活动时弹响疼痛。早期可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晚期可能需关节融合术。
5、骨折延迟愈合
第五跖骨基底部血供较差,吸烟、糖尿病或过早负重易导致骨痂形成缓慢。X线显示骨折线持续存在超过3个月时,需考虑体外冲击波治疗或植骨手术,配合阿仑膦酸钠片促进骨代谢。
骨折愈合后6个月内应避免剧烈跑跳,选择硬底鞋保护足弓,每日进行踝泵运动和足趾抓毛巾练习。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出现持续肿胀或夜间痛需及时排除应力性骨折。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3滴剂和钙尔奇碳酸钙D3片,保持每日30分钟日照促进钙质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