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毛囊炎及治疗方法
毛囊炎是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细菌或真菌感染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红肿疼痛的丘疹或脓疱,可通过局部消毒、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和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
1、局部消毒
早期轻度毛囊炎可使用碘伏溶液或氯己定溶液消毒患处,每日重复进行2-3次。消毒前需清洁皮肤表面油脂和污垢,避免挤压皮疹。该方法适用于孤立性毛囊炎或须疮等浅表感染,若伴随发热或淋巴结肿大需及时就医。
2、外用药物
细菌性毛囊炎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真菌性毛囊炎需使用酮康唑乳膏。药物应覆盖整个皮疹及周围正常皮肤,用药期间保持患处干燥。若合并糖尿病或免疫缺陷,外用药物需与口服药物联用。
3、口服药物
多发或深部毛囊炎需口服头孢呋辛酯片或盐酸多西环素片等抗生素,疗程通常5-7天。真菌性毛囊炎需服用伊曲康唑胶囊,用药期间监测肝功能。顽固性复发病例可能需延长疗程至2-4周。
4、物理治疗
对于慢性反复发作的毛囊炎,可采用红蓝光照射或超短波治疗。红光波长630纳米具有抗炎作用,蓝光415纳米能杀灭痤疮丙酸杆菌。物理治疗每周2-3次,需配合药物使用,不适合化脓性病灶。
5、手术引流
形成脓肿的疖或痈需行切开引流术,清除脓液和坏死组织后放置引流条。术后每日换药并使用抗生素纱布覆盖,2-3天后拔除引流条。糖尿病患者术后需严格控制血糖以防感染扩散。
预防毛囊炎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使用油脂类护肤品,贴身衣物选择透气棉质材料。健身器材使用前后应消毒,剃须刀等个人用品定期更换。反复发作患者建议检查血糖和免疫功能,饮食上减少高糖高脂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锌元素有助于皮肤修复。出现多个脓疱或伴随发热时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