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和滴虫阴道炎的区别
霉菌性阴道炎和滴虫阴道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致病微生物、典型症状、分泌物特征、治疗药物及传播途径等方面。霉菌性阴道炎主要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外阴瘙痒、豆渣样白带;滴虫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导致,常见泡沫状黄绿色白带及性交痛。两者需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治疗药物和预防措施也存在差异。
1、致病微生物
霉菌性阴道炎的病原体是假丝酵母菌,属于真菌感染,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多数。该菌为条件致病菌,可在阴道内定植而不发病,当免疫力下降或阴道微环境改变时过度繁殖致病。滴虫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这是一种厌氧性原虫,通过直接破坏阴道上皮细胞导致炎症,属于性传播疾病范畴,男性携带者也可成为传染源。
2、典型症状
霉菌性阴道炎以剧烈外阴瘙痒为主要特征,夜间加重,可能伴有灼痛感或排尿痛。阴道黏膜可见充血水肿及白色伪膜附着。滴虫阴道炎患者常主诉阴道分泌物增多伴异味,性交时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出现尿道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约半数感染者可能无症状但具有传染性。
3、分泌物特征
霉菌性阴道炎的典型白带呈凝乳状或豆渣样,质地稠厚,无明显腥臭味,阴道pH值通常小于4.5。滴虫阴道炎分泌物为黄绿色稀薄泡沫状,带有腐臭味,阴道pH值多超过4.5,显微镜下可见活动的滴虫及大量白细胞。
4、治疗药物
霉菌性阴道炎常用克霉唑阴道片、硝酸咪康唑栓、制霉菌素阴道泡腾片等抗真菌药物局部治疗,严重者需口服氟康唑胶囊。滴虫阴道炎首选甲硝唑片口服,性伴侣需同步治疗,也可使用替硝唑栓阴道给药,治疗期间禁止饮酒以避免双硫仑样反应。
5、传播途径
霉菌性阴道炎多为内源性感染,与抗生素滥用、妊娠、糖尿病等因素相关,少数通过性接触传播。滴虫阴道炎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也可经公共浴池、坐便器等间接接触感染,属于法定报告的性传播疾病,治愈后无免疫力可能重复感染。
日常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非经期减少护垫使用。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定期复查白带常规直至病原体转阴。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长期使用抗生素者建议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出现异常分泌物或瘙痒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冲洗阴道破坏微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