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怎么检查确诊
关节炎可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关节液检查、关节镜检查等方式确诊。关节炎可能与关节损伤、感染、代谢异常、自身免疫疾病、退行性病变等因素有关。
1、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关节是否有肿胀、发红、发热等症状,检查关节活动范围和疼痛程度。通过触诊判断关节是否有压痛、摩擦感或畸形。体格检查是初步判断关节炎类型和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检测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和血沉。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有助于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尿酸检测对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有重要意义。部分关节炎需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以明确病因。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显示关节间隙狭窄、骨质增生或破坏。超声检查能观察滑膜增生和关节积液情况。磁共振成像对早期关节炎和软组织病变有较高诊断价值。骨扫描有助于发现炎症活跃部位。
4、关节液检查
通过关节穿刺获取关节液进行化验,观察颜色、粘稠度和浑浊度。检测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可判断炎症性质。结晶检查对痛风性和假性痛风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细菌培养可确诊感染性关节炎。
5、关节镜检查
关节镜可直接观察关节内部结构,评估软骨、滑膜和韧带损伤程度。可在检查同时进行活检或治疗操作。适用于诊断困难的关节炎病例。术后需注意预防感染和适当康复锻炼。
确诊关节炎后,患者应注意关节保护,避免过度负重和剧烈运动。保持适度活动有助于维持关节功能,可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均衡饮食对控制体重和炎症有帮助,可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摄入。寒冷天气注意关节保暖,使用辅助器具减轻关节负担。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