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得中耳炎怎么办
儿童中耳炎可通过保持耳道清洁、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鼓膜穿刺术、鼓膜置管术等方式治疗。儿童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道清洁
家长需定期用干净棉签轻柔清理儿童外耳道分泌物,避免污水进入耳内。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中耳炎渗出液可通过体位引流促进排出,如让儿童侧卧患耳朝下。清洁时禁止使用尖锐物品或过度深入耳道,以免损伤鼓膜。
2、使用抗生素滴耳液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适用于细菌性中耳炎,能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使用前需将药液温热至接近体温,滴药后保持侧卧姿势5分钟。若儿童出现耳部刺痛或瘙痒需立即停用,可能与药物过敏有关。
3、口服抗生素
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适用于全身感染症状明显的患儿。细菌性中耳炎多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抗生素疗程通常需持续7-10天。用药期间家长需观察是否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
4、鼓膜穿刺术
对鼓室积液持续2个月以上的分泌性中耳炎,可在局麻下穿刺抽液缓解耳闷症状。该操作能避免积液机化导致粘连性中耳炎,术后需保持耳道干燥1周。少数可能出现暂时性眩晕或耳鸣,通常24小时内自行缓解。
5、鼓膜置管术
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中耳炎,通过置入通气管平衡鼓室内外压力。通气管通常保留6-12个月,期间禁止游泳或潜水。术后需定期复查评估通气管位置及功能,约80%患儿置管后听力可恢复正常。
家长应避免让儿童在洗澡或游泳时耳道进水,感冒时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减少用力擤鼻行为。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二手烟。若儿童出现抓耳、哭闹、发热等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发现耳道流脓、听力下降等表现,须立即就医进行耳镜检查与听力评估。急性期可冷敷耳周减轻疼痛,恢复期建议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