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直肠炎怎么检查
放射性直肠炎可通过直肠指检、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活检等方式确诊。放射性直肠炎通常由盆腔放射治疗损伤直肠黏膜引起,表现为便血、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
1、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是初步筛查放射性直肠炎的常用方法。医生通过手指触诊可发现直肠壁增厚、质地变硬或触及溃疡面。检查时患者可能出现触痛或出血,操作前需告知患者放松肛门括约肌。该方法简便快捷但无法评估病变范围,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确诊。
2、肠镜检查
肠镜能直观观察直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病变,可明确损伤范围和严重程度。检查前需清洁肠道,过程中可能发现黏膜苍白、毛细血管扩张等典型放射性损伤特征。对于严重狭窄患者需谨慎操作避免穿孔,必要时可进行镜下止血或取活检。
3、影像学检查
CT或MRI能显示直肠壁增厚、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等改变,有助于评估肠壁浸润深度和周围组织受累情况。CT仿真肠镜可无创观察肠腔狭窄程度,MRI对软组织分辨率更高,可鉴别肿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检查前需空腹并配合呼吸训练以保证图像质量。
4、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发现贫血或感染征象,粪便潜血试验能判断隐匿性出血,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活动性炎症。严重病例需监测电解质和营养指标,长期便血患者应定期复查血红蛋白。这些检查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并发症提供依据。
5、病理活检
肠镜引导下取活检可明确黏膜纤维化、血管内皮损伤等特征性改变,能排除肿瘤复发或感染性肠炎。典型表现为黏膜下层纤维化伴玻璃样变、血管内膜增厚。取样应避开坏死区域,出血风险较高者需提前做好止血准备。
确诊放射性直肠炎后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低渣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蒸蛋等,适量补充维生素A和锌促进黏膜修复。保持肛周清洁干燥,便后可用温水坐浴缓解不适。急性期需卧床休息,记录每日出血量和排便次数,定期复查肠镜评估治疗效果。若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或大量便血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