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外翻怎么回事
指甲外翻可能由遗传因素、外伤、真菌感染、长期挤压、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修剪矫正、药物治疗、手术矫正、改善生活习惯、补充营养等方式缓解。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遗传因素导致指甲生长方向异常,表现为指甲外翻。这种情况通常自幼出现,可能伴随家族史。日常可通过正确修剪指甲、避免过度修剪、使用指甲矫正器等方式改善。若影响正常生活,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手术矫正。
2、外伤
指甲受到外力撞击或挤压可能导致甲床损伤,引发指甲外翻。常见于运动损伤或意外磕碰。受伤后应及时清洁消毒,避免感染。若伴随剧烈疼痛、出血或甲床分离,需就医处理。恢复期间可佩戴指套保护,避免二次伤害。
3、真菌感染
甲癣等真菌感染可能导致指甲增厚变形,进而出现外翻现象。可使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环吡酮胺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治疗。治疗期间保持足部干燥通风,避免与他人共用修甲工具。症状严重时需配合口服抗真菌药物。
4、长期挤压
长期穿着过紧鞋袜或高跟鞋可能导致脚趾受压,造成指甲外翻。建议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尖头鞋。日常可进行脚趾伸展运动,睡前用温水泡脚缓解压力。若形成嵌甲可尝试在指甲与皮肤间垫棉片减轻压迫。
5、营养不良
缺乏蛋白质、维生素D或钙等营养素可能影响指甲健康,导致脆弱变形。应保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鸡蛋、牛奶、深海鱼等富含优质蛋白和钙的食物。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复合维生素。长期营养不良需排查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预防指甲外翻需注意日常足部护理,保持指甲适当长度避免过长或过短,选择合脚的鞋袜减少挤压,运动时做好防护避免外伤。出现持续疼痛、红肿流脓等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要重视足部健康管理。定期检查指甲形态变化,早期干预可有效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