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烫伤后起泡怎么处理要不要弄破
水烫伤后起泡一般不要自行弄破,小水泡可待其自然吸收,大水泡需由医生处理。烫伤起泡属于二度烫伤,可能由高温液体接触皮肤导致表皮与真皮分离引起。
水烫伤后皮肤出现水泡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泡液含有组织液和炎症介质,能帮助隔离外界细菌并促进创面修复。对于直径小于1厘米的小水泡,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即可,通常3-7天会逐渐吸收消退。此时若强行刺破可能增加感染风险,还可能导致创面扩大。对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大水泡或位于关节等易摩擦部位的水泡,应由医生在无菌条件下用注射器抽吸泡液或剪开引流,同时配合烧伤膏包扎治疗。特殊情况下如泡液浑浊、周围皮肤发红发热,提示可能合并感染,需立即就医进行清创和抗感染处理。
自行处理水泡存在较大风险,常见错误包括使用未经消毒的针具刺破、撕掉泡皮、涂抹牙膏酱油等偏方。这些操作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导致铜绿假单胞菌等机会致病菌感染,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群体更需谨慎,其皮肤修复能力较差,小创面也可能发展成慢性溃疡。若水泡已意外破裂,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覆盖无菌敷料,并观察有无渗液增多、异味等感染迹象。
烫伤后除正确处理水泡外,还需做好日常护理。受伤24小时内可用流动冷水冲洗15-20分钟降温,但避免冰敷以防冻伤。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保持创面干燥清洁,洗澡时用防水敷料保护。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等促进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恢复期出现瘙痒不要抓挠,可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若创面持续疼痛、渗液或发热,应及时到烧伤专科就诊。儿童烫伤后家长应剪短患儿指甲,避免其抓破水泡,并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