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会引起大便隐血吗
急性肠炎可能会引起大便隐血。急性肠炎是肠道黏膜的急性炎症,若炎症累及黏膜下血管或造成黏膜破损,可能出现隐血阳性。隐血程度通常与炎症严重程度相关,轻者仅微量出血,重者可伴随肉眼血便。
急性肠炎导致大便隐血的主要机制是炎症反应损伤肠黏膜。肠道黏膜充血水肿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渗出至肠腔;若炎症侵蚀黏膜下层血管,则可能引发小量出血。常见病原体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诺如病毒等均可引起此类损伤。部分患者因频繁腹泻导致肛门黏膜机械性擦伤,也可能造成隐血假阳性。
少数情况下需警惕其他合并症。若患者存在既往消化道溃疡、肠息肉或凝血功能障碍,急性肠炎可能诱发或加重出血。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更易出现黏膜损伤。儿童或老年人出现持续隐血时,应排除肠套叠、缺血性肠病等特殊情况。
建议急性肠炎患者出现大便隐血时及时就医,完善粪便常规、血常规及病原学检查。避免自行使用止血药物,需针对病因治疗。日常注意补充电解质,选择低渣饮食,减少肠道刺激。若伴随发热、剧烈腹痛或血便量增多,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