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应该如何治疗
慢性腹泻的症状主要有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便、腹部不适或疼痛、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慢性腹泻通常由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食物不耐受、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
1、排便次数增多
慢性腹泻患者每日排便次数通常超过3次,粪便量增加且质地稀薄。这种情况可能与肠道蠕动加快、水分吸收减少有关。部分患者可能伴随里急后重感,即排便后仍有便意。肠道感染或炎症性肠病常导致此类症状,需通过粪便常规检查和肠镜进一步诊断。
2、粪便稀薄或水样便
粪便失去正常成形状态,呈现糊状、稀水样或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这种症状常见于乳糖不耐受、慢性胰腺炎等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疾病。长期水样便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患者可能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
3、腹部不适或疼痛
多数患者会出现脐周或下腹部隐痛、胀痛,排便后可能暂时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疼痛常与精神紧张相关,炎症性肠病则可能出现持续性绞痛。部分病例伴随肠鸣音亢进,腹部听诊可闻及明显肠蠕动音。
4、体重下降
由于营养物质吸收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体重减轻。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会导致蛋白质丢失性肠病,长期腹泻可能引起肌肉消耗。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需及时进行营养评估和干预。
5、营养不良
慢性腹泻可引起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表现为贫血、水肿、皮肤干燥等症状。脂肪泻患者可能出现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A缺乏导致夜盲症。严重病例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血液检查可见白蛋白水平降低。
慢性腹泻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选择低脂、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和乳制品。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建议记录每日排便情况和饮食内容,就医时提供详细病史。若症状持续超过4周或出现发热、血便等警示症状,需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完善粪便培养、肠镜等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