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婴儿得了巨结肠怎么办
新生婴儿巨结肠可通过保守治疗、灌肠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巨结肠通常由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失、遗传因素、胚胎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可能伴随腹胀、排便困难、呕吐等症状。
1、保守治疗
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儿,通过腹部按摩、温水坐浴等物理方式刺激肠蠕动。家长需每日定时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配合37-40℃温水坐浴,每次5-10分钟。喂养时选择低渣配方奶粉,少量多餐减轻肠道负担。
2、灌肠治疗
采用生理盐水或开塞露灌肠帮助排便,需由医护人员操作。灌肠可暂时缓解肠梗阻,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家长需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发现血便或异常哭闹立即就医。
3、肠造瘘手术
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儿,需行暂时性肠造瘘术分流粪便。常见术式包括回肠双腔造瘘术、结肠造瘘术,术后需专业护理造瘘口,防止感染和皮肤溃烂。
4、根治性手术
切除无神经节细胞的病变肠段后行肠吻合术,经典术式为Swenson术、Duhamel术。手术适宜体重超过5公斤的患儿,术前需通过灌肠和抗生素准备肠道。
5、术后康复
术后需持续扩肛3-6个月防止肛门狭窄,使用医用扩肛器每日扩张1次。家长应观察排便频率和性状,定期复查肠功能恢复情况,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
日常护理需保持肛门清洁干燥,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喂养时抬高婴儿头部15-30度,喂奶后竖抱拍嗝。注意观察腹胀程度和呕吐情况,记录每日排便次数与性状,定期随访评估生长发育指标。避免使用未经医生指导的缓泻药物,出现发热或血便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