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是什么意思?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出生后水平急剧下降,成人血清中含量极低。异常升高可能与肝癌、畸胎瘤、肝炎等疾病相关。
1、生理功能
甲胎蛋白在胎儿发育阶段具有运输脂肪酸、调节免疫抑制等作用,妊娠期女性因胎儿分泌可出现生理性升高,产后2-3周恢复至正常水平。新生儿期轻度升高也属常见现象。
2、肝癌标志物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约70%出现甲胎蛋白显著升高,可能与癌细胞重新激活胎儿期基因表达有关。通常伴随右上腹疼痛、消瘦等症状,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
3、生殖细胞肿瘤
睾丸或卵巢畸胎瘤可导致甲胎蛋白异常分泌,这类肿瘤含有胚胎残留组织。患者可能出现局部包块、内分泌紊乱等表现,手术切除后指标多恢复正常。
4、肝炎活动期
急慢性肝炎发作时肝细胞再生活跃,可能短暂性产生甲胎蛋白,数值通常低于400μg/L。往往伴随转氨酶升高、乏力等症状,抗病毒治疗后可改善。
5、其他罕见情况
胃肠道肿瘤转移至肝脏、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等疾病也可能引起轻度升高,需通过胃肠镜、基因检测等手段进一步鉴别诊断。
发现甲胎蛋白升高应避免自行解读,需由医生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建议高危人群每6-12个月进行肝癌筛查,包括腹部超声和甲胎蛋白检测。日常需戒酒、控制肝炎病毒复制、避免食用霉变食物,肝功能异常者应限制高脂饮食并保证充足休息,出现持续腹胀、皮肤黄染等症状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