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的危害是什么
牙周炎可能引发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全身感染风险增加等危害。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主要由菌斑堆积、免疫反应异常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干预防止病情进展。
1、牙齿松动
牙周炎会导致牙龈萎缩和牙周韧带破坏,使牙齿支持结构逐渐丧失。随着炎症向深层发展,牙齿可能出现明显松动甚至脱落,影响咀嚼功能和美观。早期表现为牙龈出血或轻微松动,后期可能需拔除患牙。
2、牙槽骨吸收
长期炎症刺激会激活破骨细胞,导致牙槽骨不可逆性吸收。X线检查可见骨高度降低,严重者出现垂直型骨缺损。骨吸收会进一步加剧牙齿松动,且难以通过常规治疗恢复原有骨量。
3、全身感染风险
牙周袋内的细菌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菌血症。这些病原体可定植于心脏瓣膜或人工关节,增加感染性心内膜炎、关节炎等疾病概率。糖尿病患者更易因牙周炎导致血糖控制恶化。
4、消化系统影响
牙齿松动脱落会降低咀嚼效率,增加胃肠消化负担。部分患者因疼痛回避进食高纤维食物,导致营养失衡。口腔细菌还可能通过吞咽进入消化道,影响肠道菌群平衡。
5、妊娠并发症
孕妇患牙周炎时,炎症介质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增加早产和低体重儿概率。牙龈卟啉单胞菌等病原体可刺激子宫收缩,相关风险较健康孕妇显著升高。
建议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配合牙线及冲牙器清除邻面菌斑;每半年进行专业洁治,吸烟者需戒烟以降低炎症反应;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妊娠期女性需在孕前完成牙周基础治疗。出现牙龈出血、口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避免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