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6岁儿童肠套叠
6岁儿童肠套叠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空气灌肠复位、手术复位或肠切除吻合术治疗。肠套叠可能与肠道蠕动紊乱、肠息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果酱样便等症状。
1、空气灌肠复位
适用于发病48小时内且无肠坏死征象的患儿。在X线或超声引导下,通过肛门注入气体使套叠肠管复位。治疗前需禁食并胃肠减压,操作中需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复位成功率较高,但需警惕肠穿孔风险,术后需观察24小时确认无复发。
2、手术复位
适用于灌肠复位失败或疑似肠坏死的病例。通过开腹或腹腔镜手术手法解除套叠,术中需评估肠管血运。术后需禁食至肠功能恢复,静脉补充营养,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预防感染。可能伴随肠粘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3、肠切除吻合术
针对已发生肠坏死的患儿,需切除病变肠段后行端端吻合。术前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术后需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预防应激性溃疡。可能遗留短肠综合征,需长期营养支持。
4、液体复苏
所有患儿均需建立静脉通道,补充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纠正脱水。重度脱水者需监测中心静脉压,必要时输注人血白蛋白。维持尿量在每小时1毫升每公斤体重以上。
5、对症处理
腹痛剧烈时可临时使用布洛芬混悬滴剂,呕吐频繁者予注射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恢复期推荐低渣饮食,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避免进食糯米等不易消化食物。
患儿康复后3个月内应定期复查腹部超声,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肠粘连加重。饮食上遵循少量多餐原则,优先选择蒸煮烹饪方式,适量补充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家长需密切观察排便情况,若再次出现腹痛、血便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感染,培养定时排便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