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细菌引起了灰指甲
灰指甲主要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三类真菌引起,其中皮肤癣菌感染占多数。灰指甲在医学上称为甲真菌病,可能与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念珠菌、曲霉菌等病原体感染有关。
1、皮肤癣菌
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这类真菌喜好角蛋白环境,可通过破损甲板侵入甲床。感染后甲板会逐渐增厚变脆,出现黄白色浑浊,严重时甲板与甲床分离。临床常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环吡酮胺乳膏等外用抗真菌药物,顽固感染需联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
2、酵母菌
念珠菌感染多见于长期浸水或免疫力低下者,表现为甲周红肿、甲板凹凸不平。白色念珠菌常从甲小皮处侵入,导致甲板出现横向沟纹。治疗需保持患处干燥,可外用联苯苄唑溶液,严重者需口服氟康唑片。
3、霉菌
曲霉菌、镰刀菌等非皮肤癣菌类霉菌感染约占灰指甲病例的少数,这类病原体多通过土壤或植物传播。感染后甲板可能出现黑色或绿色斑点,甲板质地松软易碎。治疗需先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可选用特比萘芬片或伏立康唑片。
4、混合感染
部分患者可能同时感染多种真菌,常见于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混合感染会导致甲板分层、碎裂等复杂病变,需通过镜检和培养明确病原体组合,采用广谱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乳膏联合治疗。
5、特殊人群感染
老年人因甲生长缓慢更易被真菌定植,儿童灰指甲多由家庭接触传播。这类人群治疗时需注意药物安全性,孕妇应避免口服抗真菌药,儿童可选用刺激性小的阿莫罗芬搽剂。
预防灰指甲需保持足部干燥透气,避免与他人共用指甲剪等器具,公共场所尽量不赤足行走。出现甲板变色增厚时应尽早就医,真菌培养可帮助精准用药。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完成全程用药,定期复查以防复发,同时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甲板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