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的正确治疗办法
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系统异常、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细菌性中耳炎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病毒性中耳炎可使用利巴韦林颗粒、更昔洛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伴有疼痛时可使用布洛芬混悬滴剂缓解症状。用药期间需避免污水进入耳道,并完成全程治疗以防复发。
2、物理治疗
咽鼓管吹张术有助于改善中耳通气,可采用捏鼻鼓气法或专业器械辅助操作。红外线照射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次照射15分钟。鼓膜按摩能缓解耳闷胀感,需在医生指导下用食指轻压耳屏后快速松开,重复进行5次。
3、鼓膜穿刺
对于鼓室积液持续超过3个月或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可在局麻下行鼓膜穿刺抽液术。该操作需使用专用穿刺针经鼓膜前下象限刺入,抽取积液后可能放置通气管。术后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
4、鼓室成形术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鼓膜穿孔者,需行鼓室成形术修复破损鼓膜。常用颞肌筋膜或软骨膜作为移植材料,手术需在显微镜下清除病灶后修补。术后需定期换药,3个月内禁止游泳或乘坐飞机。
5、病因治疗
过敏性鼻炎患者需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控制鼻部症状。腺样体肥大儿童可能需行腺样体切除术。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避免继发感染。日常需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哺乳期婴儿喂奶时保持头高位。
中耳炎患者应保持耳道清洁干燥,洗澡时可用棉球堵塞外耳道。避免用力擤鼻或潜水,乘坐飞机时可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出现耳痛加剧、高热或面瘫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