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结节与肿瘤结节的区别
肺炎结节与肿瘤结节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影像学特征及生长速度。肺炎结节多由感染引起,通常边缘模糊且短期可消退;肿瘤结节多为新生物,边缘清晰且可能持续增大。
肺炎结节常见于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后,胸部CT表现为磨玻璃样或斑片状阴影,直径多在1-3厘米,抗感染治疗2-4周后多会缩小或消失。部分患者伴有发热、咳嗽等急性感染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肿瘤结节在CT上多呈实性分叶状,边缘可有毛刺或胸膜凹陷征,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直径超过3厘米时恶性概率显著增加。部分患者有长期吸烟史或肿瘤家族史,肿瘤标志物如CEA可能升高。
少数肺炎结节可能因特殊病原体如结核分枝杆菌表现为慢性过程,需通过支气管镜或穿刺活检鉴别。极少数肿瘤结节如类癌生长缓慢,易被误认为炎性结节,需长期随访观察。
发现肺部结节后应定期复查胸部CT,肺炎结节患者需完成足疗程抗感染治疗并复查,肿瘤结节患者建议尽早进行多学科会诊。日常需避免吸烟及二手烟暴露,保持室内通风,出现持续咳嗽、咯血等症状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