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引起的发烧怎么办
肠胃炎引起的发烧可通过卧床休息、补充水分、物理降温、药物治疗、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肠胃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饮食不当、免疫力低下、药物刺激、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
肠胃炎伴随发烧时需减少活动,保持卧床休息有助于降低能量消耗。选择通风良好的环境,避免穿过多衣物或盖过厚被褥。若出现寒战可加盖薄毯,体温升高后及时撤除。休息期间避免使用手机或电脑,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系统恢复。
2、补充水分
发烧会导致体内水分加速流失,需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口服补液盐。每10-15分钟补充50-100毫升液体,可选择淡盐水、米汤、苹果汁等。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牛奶,腹泻严重时可暂时禁食4-6小时。观察尿液颜色,若呈深黄色需增加补水量。
3、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时可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将毛巾浸入32-34℃温水中拧至半干,每10分钟擦拭一次,持续30分钟。禁止使用酒精擦浴或冰敷,以免引起寒战。降温后每2小时复测体温,若持续高热需结合药物干预。
4、药物治疗
细菌性肠胃炎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发热时可短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混悬液,但需避免与止泻药同时使用。呕吐严重者可肌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用药期间需监测电解质水平。
5、及时就医
出现持续高热超过48小时、意识模糊、血便、尿量减少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婴幼儿、孕妇或老年人出现脱水体征如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时,应前往急诊补液治疗。就医时携带呕吐物或粪便样本,便于进行病原学检测。
肠胃炎恢复期应选择低脂低渣饮食,如米粥、软面条、蒸蛋羹等,避免生冷、辛辣及高纤维食物。症状缓解后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鱼肉、鸡胸肉等。日常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冰箱食物需充分加热。建议每年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外出就餐选择卫生达标的餐厅。若反复发作需进行胃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