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落是什么病
视网膜脱落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的眼科急症,可能导致视力下降或失明。
1、病因分类
视网膜脱落主要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和渗出性三类。孔源性最常见,因视网膜裂孔导致玻璃体液进入视网膜下间隙。牵拉性多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纤维增殖牵拉视网膜。渗出性常由炎症、肿瘤等引起视网膜下液体积聚。
2、高危因素
高度近视患者眼轴过长易致视网膜变薄,中老年人玻璃体液化后脱离可能拉扯视网膜。眼部外伤、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均为明确危险因素。有家族史者发病概率显著增高。
3、典型症状
早期出现闪光感或飞蚊症加重,视野中出现固定黑影遮挡。病情进展时出现幕样阴影从周边向中心扩展,可能伴随视力骤降。部分患者可观察到视物变形或色觉异常。
4、诊断方法
散瞳眼底检查可直接观察视网膜脱离范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精确显示分层情况。B超检查适用于屈光介质混浊患者。视野检查和电生理评估可判断功能损伤程度。
5、治疗原则
孔源性需手术封闭裂孔,常用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切割术。牵拉性需解除增殖膜牵引,联合眼内激光或气体填充。渗出性需治疗原发病,严重者考虑视网膜复位手术。所有类型均需紧急处理以防永久性视力损害。
视网膜脱落患者术后需保持特殊体位促进复位,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眼底,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疾病。高度近视者应避免跳水、拳击等高风险活动,出现视觉异常立即就诊。日常注意用眼卫生,适当补充含叶黄素、维生素A的食物有助于视网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