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几种常见的肾囊肿应该怎么检查

55884次浏览

肾囊肿是肾脏内出现了一些囊状肿瘤,由此可以想象出肾囊肿的危害有多大,对于肾囊肿的治疗,现在还没有一针见效的方法,对于这种的疾病的治疗,现在还是处在摸索阶段,下面就让我来介绍几种常见的肾囊肿的检查方法。

1、血管造影

当排泄性尿路造影,肾断层X线摄影术,超声影象及CT仍未能做出最一诊断,可选择作血管造影,而经皮囊肿穿刺抽吸则作为下一步诊断手段,这既可在X线荧光屏监视下也可在超声影象监测下进行。发现清亮的囊液是令人鼓舞的征象,但抽吸液仍应做细胞学检查。还应测定其脂肪含量,脂肪含量增高则符合肿瘤的诊断。随后将囊液充分引流,并代这以造影剂。接着在不同体位下摄片,以显示囊壁光滑度,有无赘生物存在。抽出造影剂前,将3ml碘酯脂注入囊腔内,这将减少液体再积聚引起的改变。Bean1981年介绍了将95%酒精注入空囊内,用这种方法,他在29例患者中只发现1例复发。若只单纯将囊肿抽空,则约大部分会复发。若抽吸液为血性,可考虑手术探查,因此时病变严重,甚至已发生癌变。

2、保留囊肿

如明确诊断,可考虑保留囊肿,毕竟囊肿损害肾脏的情形罕见。

3、手术探查

当诊断仍有疑问时,可考虑手术探查。Ambrose等1971年在大多数已确诊为囊肿时,仍宁愿手术探查。在他们所行55例手术中。5例被证实已有癌变,占9%。通常只将囊肿的肾外部分切除。若肾脏严重受损时,肾切除也是适应症,但这很少见。

相关推荐

02:06
双肾囊肿有生命危险吗
双肾囊肿是一个良性病变,通常情况下对患者的生命是没有影响的。肾囊肿是成人常见的良性肿物,不会影响患者的肾功能,而且在囊肿比较小的时候,患者也没有任何症状。双肾囊肿如果直径超过5个公分以上,可能会挤压到附近的脏器,造成不适,或者可能在外力冲击的情况下破裂,但是囊肿破裂通常来说也不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有部分人可能会由于肾脏的损伤,会出现肾脏的出血,及时处理的话都不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
02:04
双肾多囊肾严重吗
多囊肾是遗传相关的疾病,有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也就是会进展到终末期尿毒症,多囊肾是比较常见的遗传相关的肾脏病,而且它目前也是终末期肾脏病的病因的第四位。随着时间的进展,肾囊肿的数目会越来越多,囊肿会越来越大,逐渐的把正常的肾组织都给侵占了,患者临床上会表现为肾功能越来越差,慢性肾功能不全,最终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病,需要进行替代治疗,但是多囊肾的患者进入透析以后可以做肾移植。
01:58
左肾有囊肿严重吗
左肾囊肿是否严重主要是看这个囊肿的大小。通常来说肾囊肿是一个良性的病变,小的囊肿对患者没有任何影响,也不会有任何的症状,肾功能也不会有改变,不需要特殊的处理,只需要每年定期复查超声,观察囊肿的生长速度和大小即可。如果囊肿直径超过五个公分以上的话,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压迫不适的症状,或者是在强烈外力撞击的情况下,会出现囊肿破裂,所以可以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把囊液抽出来。
02:00
肾上有囊肿能消除吗
肾上有囊肿是可以消除的。肾上的囊肿可以是单侧的单个囊肿,也可以是单侧肾脏的多个囊肿,还可以是双侧肾脏的多个囊肿。一般来说,小的囊肿没有临床表现,都是因为超生或者是ct检查的时候发现的,不需要特别处理,只需定期的监测;大的囊肿,特别是单个囊肿内经超过了五公分,会有腰痛,腰胀这些感觉,这个时候可以采取治疗措施,一是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抽液,然后注射硬化剂毙掉囊肿;二是采用腹腔镜下大的囊肿在除术。因此,肾囊肿是良性的疾病。小囊肿一般来说对身体不会构成危害,大的囊肿可以采取囊肿穿刺硬化术,也可以采取腹腔镜下囊肿切除术。
肾囊肿会自己消失吗
肾囊肿一般是不会自动消失的。肾囊肿是肾脏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异常,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肾小管的憩室,属于良性的病变。一些比较小的囊肿,大部分体检做B超时它一直都会在,有个别有消失的可能。当肾囊肿小于4cm时需要定期随诊,一般不需要处理。当肾囊肿大于4cm时可以通过手术处理。有些肾囊肿当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可能不会继续增大,绝大多数会继续增大,但是可能增长得很慢,但是有一部分到了一定程度就不再增大了,就维持在那一种状态。平时注意控制好血压,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吃太多烧烤浓茶,咖啡等食物,预防囊肿的进—步增大。因为有的囊肿多发的体制,它跟血管结构有关系,有再次出现的可能。
语音时长 01:21

2021-05-11

72527次收听

左肾多发囊肿是什么病
一般左侧肾脏的囊肿数量大于3个以上,就可以诊断为左肾多发囊肿。肾囊肿是成年人肾脏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异常,大多属于良性病变,单侧多见,也可以为双侧。临床上的肾囊肿一般指单纯性肾囊肿。大多数肾囊肿没有症状,一般于体格检查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囊肿会逐渐的增大。当肾囊肿直径大于5cm,可以采用彩超定位下穿刺引流,这种治疗创伤小,费用低,但容易复发。如果肾囊肿更大,并有明显的压迫症状,可以到泌尿外科进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将较大的囊肿壁剪除、抽吸囊液,缓解压迫的症状。
语音时长 01:13

2021-04-16

84248次收听

肾囊肿要如何护理
肾囊肿要如何护理,肾囊肿是一种很严重的肾病,生活中不少的人饱受这种疾病的折磨,那么什么是肾囊肿呢,顾名思义就是肾脏里长了囊肿,肾囊肿的治疗需要注意日常的预防护理,具体预防护理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下面就来看看。
肾囊肿者如何护理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颗肾脏,如果任何一方的肾脏出现了问题,都会严重危害我们的健康,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一些细节的东西就有可能导致肾囊肿的发生,那么肾囊肿都有哪些护理方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肾囊肿者如何护理?
肾囊肿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肾囊肿疾病会因个人体质及身体的因素产生生病,而人体内可产生许多种物质,导致肾功能的免疫功能异常,从而患者可能发热、体重下降、乏力等现象。下面来看看肾囊肿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是什么
所谓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就是通过开放腹腔镜的方法,将肾囊肿最表面,也就是远离肾实质的这部分囊壁切掉。切掉以后,整个囊壁就敞开了,这样的话即使残存的囊壁也能够分泌少量的囊液,但是机体会将它们进行吸收。这种方法能够基本上彻底的治愈肾囊肿,而不像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仅仅是将囊液进行了抽除,对囊壁的话是没有处理。尽管有的病人可以采用硬化剂的治疗的方法将囊壁进行杀死,来减少这种囊壁分泌囊液的可能性。但尽管如此,通过超声介入的方法仍然有一定比例是囊肿复发的可能性,但是通过肾囊肿去顶的方法,这种肾囊肿再复发的可能性和风险能够尽可能的降到最低。
语音时长 01:03

2020-03-18

63408次收听

肾囊肿有哪些危害
在肾病疾病中单一的肾囊肿没有临床意义,也不需要特殊处理。说起肾囊肿的危害应该是多发性的肾囊肿,通常又叫做多囊肾。多囊肾是遗传性疾病,父母一方患病的,子女患病率在百分之五十。它的危害来源于它对肾脏的损伤和比较严重的肾外情况。患有多囊肾的时候,随着囊泡的不断增大和增多,除了造成了血尿,还破坏了肾脏的结构,肾功能的损伤,最终可以出现尿毒症,只能透析来维持生命。肾外的表现为可出现多囊肝,腹部空间被占用,患者出现腹部胀痛。还可以出现脾肿大、心脏瓣膜的病变,结肠憩室以及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可造成突发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而导致死亡。我们说肾囊肿的危害主要是多囊肾的一些重要的危害,表现为出血、肾功能的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等严重状况而危及生命。我们定期的复查检查,及时到医院来就诊是非常有必要的。
语音时长 01:31

2019-10-15

61757次收听

肾囊肿最好的治疗方法
肾囊肿的最佳治疗方式,肾囊肿最佳治疗方式主要是指多囊肾的治疗,多囊肾的治疗针对它的肾内的治疗和肾外治疗两个方面。肾内表现为腹胀、腹痛、腹部逐渐的增大、血压增高、间断出现血尿、尿路感染、恶心、食欲不振、水肿、胸闷气短、贫血、血肌酐进行性的升高,最终出现尿毒症。针对这些症状,我们要各个击破。对于肾外的治疗,也根据肾外表现和出现多囊肝等情况进行治疗。如果出现肾外,比如像多囊肝、腹部空间被占用、患者腹胀疼痛,严重的时候可以进行肝移植,一般来说是不需要治疗的。在颅内形成动脉瘤的时候可以造成癫间发作,突发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导致死亡。通常病情比较凶险,治疗效果不好。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托伐普坦作为一种新药,已经在多国批准临床使用,它可以延缓肾脏的体积的增大及肾功能的恶化,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疼痛。
语音时长 01:28

2019-10-15

61541次收听

02:09
肾囊肿是怎么形成的
提起肾囊肿多指多发性的肾囊肿,因为单发的肾囊肿没有临床意义。多见于老年人,不需要治疗。多发性的肾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肾脏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引起多发的肾囊肿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一般来说当PKD1和PKD2发生突变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多囊蛋白1和多囊蛋白2会出现问题。再加上处于感染和中毒的环境因素下,基因杂合子会发生突变,引起囊肿。多发蛋白复合物功能变化也会促进肾囊肿形成。肾间质的纤维化以及血管的坏化会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所以肾囊肿是因为杂合子基因的突变而导致的囊肿,肾间质纤维化、血管坏化会导致尿毒症的发生。
肾囊肿应该怎么治疗
轻度的肾囊肿对于患者来说不会有太大影响,这类患者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即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早睡早起以及保持乐观的情绪来调节身体。但如果肾囊肿已经比较严重,此时患者应选择手术治疗,减轻囊肿对肾脏造成的负担,恢复肾脏的功能,要手术之前需要对身体做一个详细的检查。
肾囊肿严重吗
肾囊肿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当囊肿比较小时不用治疗,定期复查就可以,当囊肿比较大时可以采取手术治疗,一般预后效果良好。肾囊肿患者平时要注意多喝水,不要憋尿,清淡饮食,适当的锻炼身体,裤带不要系得太紧等,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