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怎样治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局部清洁护理、中医调理、生活干预等方式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低下、胆脂瘤形成、急性中耳炎迁延不愈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滴耳剂控制感染,配合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全身抗生素。若伴随严重炎症反应,可短期使用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耳内镜,避免长期使用导致耳毒性。
2、手术治疗
对于合并胆脂瘤、骨质破坏或药物治疗无效者,需行鼓室成形术或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可修复穿孔鼓膜,乳突根治术能清除病灶并重建听力传导结构。术后需定期换药,避免剧烈运动及耳道进水。
3、局部清洁护理
每日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清理外耳道分泌物,保持耳道干燥。禁止自行挖耳或使用尖锐物品清理。淋浴时可用防水耳塞阻隔水流,游泳需佩戴专业游泳耳塞。局部可配合红外线理疗促进炎症吸收。
4、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本病属肝胆湿热证,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内服,配合黄连滴耳液局部使用。针灸选取听宫、翳风等穴位疏通经络。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食物,适量饮用菊花决明子茶辅助清热。
5、生活干预
避免用力擤鼻以防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加强营养摄入,补充维生素A和锌增强黏膜修复能力。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寒冷季节注意耳部保暖,减少呼吸道感染诱发中耳炎复发。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需长期保持耳道清洁干燥,遵医嘱规范用药或手术,避免接触二手烟及污染环境。日常可进行捏鼻鼓气训练改善咽鼓管功能,选择低盐饮食减少黏膜水肿。若出现耳痛加剧、发热或眩晕等症状应立即复诊,防止颅内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