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诊断败血症呢
败血症可通过血常规检查、血培养、炎症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等方式诊断。败血症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
1、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是诊断败血症的基础项目,通过观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败血症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显著升高或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异常增高。该检查无需特殊准备,采血后1-2小时即可获取结果。若结果异常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确认。
2、血培养
血培养是确诊败血症的关键手段,通过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细菌或真菌培养。通常在寒战高热时采血,阳性结果可明确致病菌种类。需注意采血前避免使用抗生素,否则可能影响检出率。血培养结果需要48-72小时,阳性结果需立即进行药敏试验指导用药。
3、炎症标志物检测
炎症标志物包括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能快速反映全身炎症反应程度。败血症患者这些指标往往显著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检测仅需抽取少量血液,2小时内可出结果。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4、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腹部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可寻找感染灶。约半数败血症患者可通过影像学发现肺部感染、腹腔脓肿等原发感染部位。检查无创且快速,但部分深部感染灶可能需要CT或MRI进一步明确。发现感染灶对指导抗生素选择和引流治疗至关重要。
5、病原学检查
针对痰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标本进行涂片镜检和培养,可辅助确定感染源。部分特殊病原体需采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标本采集需规范操作避免污染,结果解读需结合临床表现。明确病原体有助于精准选择抗菌药物。
怀疑败血症时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确诊后需住院治疗,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是关键。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恢复期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支持,避免再次感染。任何不明原因发热持续不退都应及时就诊检查。
相关推荐
02:19
01:57
01:55
01:55
01:55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败血症怎样会得败血症
- 2 败血症是如何形成的
- 3 什么是败血症
- 4 严重败血症因为什么
- 5 败血症是怎么引起的
- 6 什么引起败血症
- 7 败血症是由什么引起的
- 8 败血症严重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