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闭锁是怎么了
肛门闭锁是一种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主要表现为新生儿无正常肛门开口,可能由胚胎发育异常、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需通过手术重建肛门功能。
肛门闭锁的发生与胚胎期后肠发育障碍有关。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直肠与肛膜未能正常贯通,导致肛门通道缺失或位置异常。部分病例可能伴随直肠尿道瘘、直肠阴道瘘等并发症,粪便可能通过异常通道排出。典型表现为出生后24小时内无胎便排出、腹胀呕吐,体检可见会阴部无肛门开口或仅有凹陷。超声和X线检查可明确闭锁类型及是否合并瘘管。
根据解剖位置分为高位、中位和低位闭锁。高位闭锁的直肠盲端距会阴皮肤超过2厘米,常合并脊柱或泌尿系统畸形。中位闭锁的直肠盲端距会阴皮肤1-2厘米,可能伴发骶骨发育不良。低位闭锁的直肠盲端距会阴皮肤不足1厘米,通常不伴其他畸形。手术是唯一治疗手段,低位闭锁可经会阴行肛门成形术,中高位闭锁需分期手术,先行结肠造瘘再择期行肛门重建。
术后需定期扩肛防止肛门狭窄,家长应掌握扩肛器使用方法,每日按医嘱规范操作。喂养宜选择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保持排便通畅。注意观察造瘘口周围皮肤状况,使用造瘘护理产品预防皮炎。定期随访评估肛门功能,进行排便训练指导。若出现排便困难、腹胀等症状需及时复诊,必要时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改善括约肌功能。术后半年内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会阴部清洁,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