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末期褐色怎么回事
月经末期出现褐色分泌物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也可能与黄体功能不足、子宫内膜病变、妇科炎症或激素水平波动等因素有关。月经末期褐色分泌物通常由经血残留氧化、黄体功能不全、子宫内膜息肉、慢性子宫内膜炎、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观察等待、激素治疗、宫腔镜手术、抗感染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
1、经血残留氧化
月经末期子宫收缩减弱,少量经血滞留宫腔被氧化成褐色,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此时经量明显减少,无腹痛或异味,持续1-3天可自行干净。建议使用透气卫生巾,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会阴清洁干燥。若超过3天未净或伴随下坠感,需排除病理因素。
2、黄体功能不全
孕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子宫内膜脱落不全,表现为经期延长伴褐色分泌物。可能与卵巢功能减退、高泌乳素血症有关,常伴有月经周期缩短或不孕。确诊需在月经第22-24天检测孕酮水平,可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药物补充治疗。
3、子宫内膜息肉
息肉表面血管破裂或坏死会导致经间期或经后持续褐色分泌物,可能伴随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超声检查可见宫腔内高回声团块,确诊需行宫腔镜检查。直径小于1厘米的息肉可口服炔诺酮片调节,较大息肉需行宫腔镜下电切术。
4、慢性子宫内膜炎
病原体感染引起子宫内膜炎症反应,导致经血排出不畅和褐色分泌物,常伴有下腹隐痛、腰骶酸痛。病原体检测可能发现衣原体、淋球菌等,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盐酸多西环素片、甲硝唑栓等抗生素,严重者需宫腔灌注治疗。
5、内分泌失调
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会导致激素紊乱,引起经后褐色出血。可能伴随痤疮、多毛、体重增加等症状,需检查性激素六项和甲状腺功能。治疗包括口服短效避孕药屈螺酮炔雌醇片、二甲双胍缓释片等,同时需控制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建议记录月经周期和异常出血情况,避免过度节食或熬夜。经期注意保暖,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选择棉质内裤并勤换卫生巾。若褐色分泌物持续超过1周、伴随异味或腹痛,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超声和激素检测,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可通过中药调理或激素周期治疗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