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溃疡是怎么回事
食管溃疡可能由胃酸反流、药物刺激、感染、食管运动功能障碍、免疫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抑酸治疗、黏膜保护剂、抗生素、手术修复、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
1、胃酸反流
胃酸反流是食管溃疡最常见的原因,胃酸长期刺激食管黏膜会导致黏膜损伤形成溃疡。患者常伴有烧心、反酸等症状。治疗需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分泌,配合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黏膜。同时需避免高脂饮食、睡前进食等诱发因素。
2、药物刺激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可能直接损伤食管黏膜。某些抗生素如多西环素片在食管滞留时也会引起化学性灼伤。出现药物相关性溃疡时应及时停用致病药物,改用硫糖铝混悬凝胶等黏膜保护剂。
3、感染因素
白色念珠菌、单纯疱疹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可导致感染性食管溃疡,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患者多伴有吞咽疼痛、发热等症状。确诊需通过内镜检查及病原学检测,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氟康唑胶囊、阿昔洛韦片等抗感染药物。
4、食管运动障碍
贲门失弛缓症、硬皮病等疾病引起的食管蠕动异常会使食物滞留,增加溃疡发生风险。这类患者除溃疡症状外,常有吞咽困难、胸骨后堵塞感。治疗需使用多潘立酮片改善动力,严重者可能需要食管扩张术。
5、免疫系统异常
克罗恩病、白塞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累及食管形成特殊类型溃疡。这类溃疡往往多发、深大,伴有口腔溃疡等全身表现。治疗需使用泼尼松片等免疫抑制剂,必要时联合英夫利西单抗注射液控制病情。
食管溃疡患者日常应注意细嚼慢咽,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餐后保持直立位1-2小时。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以减少腹压。睡眠时可抬高床头15-20厘米。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溃疡愈合情况,若出现呕血、黑便等报警症状需立即就医。保持情绪稳定也有助于减少胃酸分泌,促进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