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遇冷就痒起疙瘩怎么回事
皮肤遇冷就痒起疙瘩可能与寒冷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皮肤干燥、血管神经性水肿、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原因有关。可通过避免冷刺激、外用保湿剂、口服抗组胺药等方式缓解。
1、寒冷性荨麻疹
寒冷性荨麻疹是皮肤接触冷空气或冷水后出现的过敏反应,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性风团伴瘙痒。发病可能与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有关。患者需避免突然接触冷环境,外出时穿戴保暖衣物。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严重者需注射肾上腺素。
2、胆碱能性荨麻疹
胆碱能性荨麻疹由体温骤变诱发,除寒冷刺激外,运动、情绪激动也可引发。皮损为直径1-3毫米的小风团,周围有红晕。治疗需减少剧烈温差刺激,可选用依巴斯汀片、奥洛他定片等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控制症状。
3、皮肤干燥
冬季皮脂分泌减少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遇冷时角质层裂隙引发瘙痒。表现为皮肤脱屑、皲裂伴抓痕。日常应使用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洗澡水温不超过40摄氏度。严重干燥可短期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
4、血管神经性水肿
寒冷刺激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真皮层水肿形成局限性肿胀。好发于眼睑、口唇等疏松部位。需排查过敏原,发作时可冷敷缓解,口服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
5、系统性红斑狼疮
部分狼疮患者出现雷诺现象,遇冷后指端苍白-紫绀-潮红三相变化,伴随皮肤网状青斑。需通过抗核抗体检测确诊,治疗需用羟氯喹片调节免疫,避免寒冷诱发血管痉挛。
日常应注意保持室内适宜温湿度,洗澡后及时涂抹保湿产品。选择棉质透气衣物避免摩擦刺激,冬季外出戴手套围巾防护。若反复发作或伴随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需尽早就医排查自身免疫性疾病。饮食上可增加富含维生素E的坚果和深海鱼,有助于改善皮肤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