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折了怎么办
脚踝骨折可通过复位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脚踝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运动损伤、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原因引起。
1、复位固定
对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医生可能采用手法复位后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固定时间通常为4-6周,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固定期间应避免患肢负重,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肿胀。
2、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骨肽注射液促进骨愈合,配合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疼痛,或使用阿仑膦酸钠片改善骨质疏松。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服药期间出现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3、物理治疗
骨折愈合后期可进行超声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或采用冷热交替敷缓解肿胀疼痛。物理治疗应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过早或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治疗频率一般为每周3-5次。
4、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移位或不稳定性骨折,可能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钉固定。术后需配合抗凝治疗预防血栓,2周后拆线。手术适应症需由骨科医生评估确定,术后需定期随访。
5、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应逐步进行踝关节活动度训练,初期可做被动屈伸练习,后期增加抗阻训练。康复过程需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二次损伤。建议在康复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
脚踝骨折恢复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如牛奶、鱼类、蛋类等食物。避免吸烟饮酒以免影响骨骼愈合。康复期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逐步恢复踝关节功能。定期复查评估愈合进度,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受限应及时就医。睡眠时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肿胀,日常活动使用拐杖辅助行走直至医生确认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