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治疗腓肌腱炎的常规方法
西医治疗腓肌腱炎的常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局部注射治疗、康复训练和手术治疗。腓肌腱炎通常由过度使用、外伤或生物力学异常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足踝外侧疼痛和活动受限。
1、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可缓解疼痛和炎症。严重疼痛时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但需警惕胃肠道副作用。局部可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减轻肿胀,合并肌腱周围粘连者可联用盐酸乙哌立松片松弛肌肉。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与其他抗炎药联用。
2、物理治疗
急性期采用冰敷15分钟控制肿胀,慢性期改用超声波或冲击波治疗促进肌腱修复。体外冲击波治疗能刺激新生血管形成,每周1次连续3周可改善局部血供。夜间使用踝关节支具保持中立位,配合低频电疗缓解晨僵症状。治疗期间应减少跑跳动作,避免加重肌腱负荷。
3、局部注射治疗
顽固性疼痛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腱鞘内注射,常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利多卡因进行封闭治疗。注射后需制动48小时,每年不超过3次以防肌腱脆性增加。合并滑囊炎者可抽取积液后注射透明质酸钠,但糖尿病患者需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
4、康复训练
疼痛缓解后开始渐进式离心训练,包括弹力带足外翻抗阻练习和台阶踮脚下降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可使用平衡垫进行单足站立,配合腓骨长短肌等长收缩练习。训练强度以次日不出现疼痛加重为度,6周后可加入慢跑等动态活动。
5、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且MRI显示肌腱撕裂超过50%时,需行肌腱清理术或肌腱转位术。关节镜下进行腱鞘松解能减少创伤,术后需石膏固定4周。慢性肌腱变性者可选择肌腱强化术,使用锚钉修复止点损伤,术后3个月逐步恢复运动功能。
日常应注意选择足弓支撑良好的运动鞋,运动前后充分拉伸腓骨肌群,避免在斜坡路面持续奔跑。游泳和骑自行车可作为替代训练方式,体重超标者需控制BMI在24以下。急性发作期可采用RICE原则处理,若疼痛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明显肿胀发热,应及时复查排除肌腱断裂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