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真菌感染是如何引起的
耳真菌感染主要由真菌侵入外耳道皮肤引起,常见诱因包括潮湿环境刺激、耳部外伤、免疫力下降、不当挖耳习惯及慢性基础疾病等。临床表现为耳痒、分泌物增多及听力下降。
1、潮湿环境刺激
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或游泳后未及时干燥耳道,易造成耳道皮肤屏障破坏。真菌在潮湿环境中繁殖加速,可能引发感染。建议保持耳道干燥,游泳时可使用防水耳塞。
2、耳部外伤
挖耳时使用尖锐物品或过度清洁导致耳道皮肤破损,为真菌入侵创造条件。伴随局部疼痛或渗液时需避免继续刺激,必要时使用硼酸冰片滴耳液辅助抗感染。
3、免疫力下降
糖尿病、HIV感染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免疫防御功能减弱易继发真菌感染。需控制基础疾病,增强营养摄入,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氟康唑胶囊进行系统治疗。
4、不当挖耳习惯
频繁使用棉签或手指挖耳可能将真菌带入耳道深部,同时破坏耳道自洁功能。表现为持续性耳痒伴鳞屑脱落,可局部涂抹克霉唑乳膏缓解症状。
5、慢性基础疾病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湿疹患者耳道环境改变,易合并真菌感染。常见耳道潮湿性分泌物及结痂,需联合使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控制炎症和真菌增殖。
预防耳真菌感染需避免耳道进水,纠正挖耳习惯,控制慢性疾病。出现耳部不适时及时就诊,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加重真菌感染。日常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增强皮肤抵抗力,保持耳道通风干燥,游泳后可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道20厘米处快速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