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是什么
痛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痛风主要由尿酸结晶沉积引起,表现为突发性关节红肿热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关节肿痛和晨僵为特征。
痛风通常由高尿酸血症导致,常见于单侧第一跖趾关节,疼痛剧烈且起病急骤,可能伴随发热。尿酸结晶沉积可诱发炎症反应,长期未控制可能形成痛风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机制与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关节滑膜有关,早期表现为手指、腕关节对称性肿痛,晨僵时间超过一小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关节畸形。两种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不同,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可能呈阳性。
痛风的急性期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为主,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依托考昔片,慢性期需服用别嘌醇片或非布司他片控制尿酸。类风湿性关节炎需使用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严重时可联合生物制剂。两种疾病均需避免诱发因素,痛风患者应限制高嘌呤饮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需注意防寒保暖。
日常护理中,痛风患者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促进尿酸排泄,避免饮酒及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进行适度关节功能锻炼,如握力球训练、温水游泳等低冲击运动,同时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若出现关节症状加重或药物不耐受,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