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湿疹怎么办
真菌性湿疹可通过抗真菌药物治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调整饮食、使用温和护肤品等方式改善。真菌性湿疹通常由皮肤真菌感染、免疫力低下、湿热环境、接触过敏原、皮肤屏障受损等原因引起。
1、抗真菌药物治疗
真菌性湿疹由皮肤真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伴瘙痒。可遵医嘱使用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抑制真菌生长。避免自行用药,需根据皮损范围选择剂型。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湿热环境易滋生真菌,需每日用温水清洗患处,轻柔擦干后涂抹药物。穿透气棉质衣物,避免汗液滞留。洗澡水温不宜过高,减少使用碱性肥皂,防止破坏皮肤屏障。
3、避免搔抓
搔抓会导致皮损扩散和继发细菌感染。修剪指甲并保持短钝,夜间可戴棉质手套。瘙痒剧烈时可冷敷或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儿童患者家长需监督避免抓挠。
4、调整饮食
免疫力低下可能加重真菌感染,需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增加维生素B族摄入如燕麦、瘦肉。减少高糖分食物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诱发瘙痒。
5、使用温和护肤品
皮肤屏障受损时选择无香料、无酒精的保湿霜如凡士林、尿素软膏,修复后涂抹抗真菌药物。避免使用含激素药膏,可能加重真菌繁殖。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剂效果最佳。
真菌性湿疹患者需注意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定期更换床单衣物并用60℃以上热水清洗。避免与宠物密切接触,外出后及时清洁皮肤。若皮损面积扩大、出现脓液或发热,应立即就医。日常可进行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但运动后需及时清洁汗液。治疗期间遵医嘱定期复诊,不可擅自停药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