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是如何引起的
颈椎病可能由长期姿势不良、椎间盘退变、颈部外伤、慢性劳损、颈椎先天性畸形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颈部疼痛、上肢麻木、头晕等症状。
1、长期姿势不良
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或电脑、枕头高度不适等不良姿势会导致颈部肌肉紧张,加速颈椎退变。建议调整工作姿势,使用符合颈椎生理曲度的枕头,每1小时活动颈部。
2、椎间盘退变
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间盘水分流失、弹性下降,可能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这种情况可能与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管狭窄症等疾病有关,通常伴随上肢放射痛、行走不稳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颈复康颗粒、甲钴胺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
3、颈部外伤
车祸、运动损伤等外力冲击可能导致颈椎骨折、韧带损伤,进而诱发颈椎病。急性期需颈托固定,恢复期可进行物理治疗,严重者需手术干预。
4、慢性劳损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颈部重复性动作的职业人群,易出现肌肉韧带慢性损伤。建议避免长时间负重,定期做颈部拉伸运动,必要时进行推拿治疗。
5、颈椎先天性畸形
先天性椎体融合、颅底凹陷等发育异常会改变颈椎生物力学结构,这种情况可能与脊髓空洞症、Chiari畸形等疾病有关,常见症状包括手部肌肉萎缩、平衡障碍等。需通过影像学确诊,严重者需手术矫正。
颈椎病患者日常应避免突然转头动作,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记忆枕,工作间隙可做米字操放松颈部肌肉。饮食上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如牛奶、深海鱼等,避免吸烟饮酒加重炎症。若出现持续加重的肢体无力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排查脊髓压迫情况。冬季注意颈部保暖,游泳、羽毛球等运动有助于增强颈部肌肉力量,但急性发作期应暂停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