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折高位截瘫
颈椎骨折高位截瘫通常由外伤导致颈椎椎体断裂并损伤脊髓引起,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功能丧失。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需紧急手术减压固定,后期需康复训练、并发症预防等综合管理。
1、病因与损伤机制
颈椎骨折多由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外力直接作用于颈部导致,暴力使椎体断裂或脱位,压迫或切断脊髓神经。脊髓损伤后神经传导中断,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及大小便失禁。常见损伤节段为颈5-7椎体,该区域活动度大且承重集中。
2、急性期救治措施
现场需立即固定颈部避免二次损伤,使用颈托或沙袋制动。医院内需行颈椎CT三维重建明确骨折类型,MRI评估脊髓受压程度。多数需急诊行椎管减压术,如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等,术后需佩戴头颈胸支具。
3、呼吸功能维护
颈4以上损伤可能影响膈神经导致呼吸肌麻痹,需气管切开辅助通气。颈5以下损伤可通过腹式呼吸代偿,但仍需定期翻身拍背预防肺炎。可使用氨溴索注射液化痰,布地奈德雾化液减轻气道炎症,必要时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4、泌尿系统管理
脊髓损伤后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易引发尿路感染,需间歇导尿或留置导尿管。可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松弛膀胱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控制感染。定期尿常规监测,每年行泌尿系超声排除肾积水。
5、康复训练方案
伤后2周生命体征稳定即开始康复,包括电动起立床训练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四肢关节被动活动避免挛缩。后期可进行轮椅转移训练、残存肌力强化,配合经颅磁刺激等神经调控技术。心理干预需贯穿全程,预防抑郁焦虑。
长期护理需注意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使用气垫床及减压敷料。饮食需高蛋白高纤维,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家属应学习导尿、体位摆放等技能,定期复查脊髓功能评估。出现发热、尿液浑浊等感染征象需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