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是什么引起的
痢疾通常由志贺菌、阿米巴原虫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主要与饮食不洁、水源污染、卫生条件差等因素有关。痢疾可分为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症状。
1、饮食不洁
食用被志贺菌或阿米巴原虫污染的食物是常见诱因。生冷食品、未洗净的蔬菜水果、变质海鲜等可能携带病原体。感染后肠道黏膜受侵袭,出现炎症反应。治疗需禁食刺激性食物,补充口服补液盐,严重时需静脉补液。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小檗碱片、蒙脱石散等药物控制感染和腹泻。
2、水源污染
饮用含病原体的生水或使用污染水清洗餐具易导致传播。农村地区井水、河水若被粪便污染风险更高。病原体经口进入消化道后破坏肠上皮细胞。患者需煮沸饮用水,避免共用毛巾。治疗可选用复方磺胺甲恶唑片、甲硝唑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
3、卫生条件差
饭前便后不洗手、苍蝇滋生环境会加速病原体传播。幼儿园、养老院等集体单位易发生聚集性疫情。感染者粪便中的包囊或细菌可通过接触传播。需严格消毒患者排泄物,使用84消毒液处理污染物。临床常用左氧氟沙星片、消旋卡多曲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
4、免疫功能低下
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更易感染阿米巴痢疾。病原体可穿透肠黏膜进入血流引起肝脓肿等并发症。这类患者需加强营养支持,定期检测粪便常规。治疗需延长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疗程,联合替硝唑片、双环醇片等药物。
5、慢性肠道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受损,易继发细菌性痢疾。炎症性肠病活动期与痢疾症状易混淆。需通过粪便培养鉴别,治疗原发病同时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洛哌丁胺胶囊等药物。
预防痢疾需注意饮食卫生,食物充分加热,瓜果去皮食用。接触污染物后要用肥皂流水洗手,定期消毒厨房用具。出现持续腹泻伴发热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掩盖病情。恢复期选择低渣饮食,适量补充电解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脱水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