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轻微的手足口病怎么办
小孩轻微的手足口病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调整饮食、适当隔离、观察症状变化、遵医嘱使用药物等方式处理。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溃疡。
1、保持皮肤清洁
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患儿皮肤,避免抓破疱疹导致感染。疱疹未破溃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破溃后可用碘伏消毒。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并每日更换,清洗时与其他家庭成员衣物分开。
2、调整饮食
提供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条汤,避免酸性、坚硬或辛辣食物刺激口腔溃疡。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饮用常温椰子水或稀释的苹果汁。若因口腔疼痛拒食,可尝试用吸管进食。
3、适当隔离
患儿应单独使用餐具、毛巾等物品,避免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隔离期持续至所有疱疹结痂,通常需要7-10天。家长接触患儿后需用肥皂洗手,处理粪便时戴一次性手套。
4、观察症状变化
每日测量体温2-3次,记录疱疹数量和状态。若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肢体抖动、呕吐或精神萎靡等症状,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需立即就医。正常病程中发热多在2-3天内消退。
5、遵医嘱使用药物
口腔溃疡疼痛可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喷雾剂或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发热超过38.5℃时按医生建议服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切勿自行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患儿康复期间应保持居室通风,每日开窗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恢复期可逐渐增加鸡蛋羹、土豆泥等软质食物,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痊愈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注意监测是否出现指甲脱落等后期表现。家长需对玩具、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品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患儿粪便用漂白粉覆盖消毒后再处理。平时培养儿童勤洗手习惯,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