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症状及治疗
骨髓炎症状主要包括局部红肿热痛、发热、活动受限、窦道流脓及全身不适等,治疗方式主要有抗生素治疗、手术清创、引流排脓、高压氧治疗及中医调理等。
1、局部红肿热痛
骨髓炎早期常表现为患处皮肤发红、肿胀、温度升高及持续性疼痛,触摸或活动时疼痛加剧。可能与细菌感染导致局部炎症反应有关,炎症因子刺激周围神经引发痛觉敏感。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缓解症状,严重时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
2、发热
急性骨髓炎患者多出现38℃以上高热,伴随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由病原体入血引发全身炎症反应所致。慢性骨髓炎可能表现为长期低热。需监测体温变化,高热时可物理降温,并遵医嘱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阿奇霉素分散片等抗感染药物,同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3、活动受限
病变累及关节或骨骼承重部位时,患者会出现关节僵硬、活动困难,与炎症导致的组织粘连及骨质破坏有关。急性期需严格制动,慢性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配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缓解疼痛,必要时通过关节镜清理术恢复功能。
4、窦道流脓
慢性骨髓炎常见皮肤破溃形成窦道,持续排出脓液或坏死骨碎片,提示深部存在死腔或死骨。需定期消毒换药,分泌物送细菌培养,根据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并行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必要时植入抗生素骨水泥。
5、全身不适
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贫血等消耗性表现,与长期感染消耗营养相关。需加强高蛋白饮食如鸡蛋、鱼肉,补充维生素C促进愈合,严重贫血者可服用琥珀酸亚铁片,同时治疗原发感染灶。
骨髓炎患者日常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外伤感染。饮食上增加牛奶、瘦肉等富含钙质和优质蛋白的食物,促进骨质修复。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步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定期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指标,监测病情变化。若出现疼痛加剧、高热不退或新发窦道,应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慢性骨髓炎治疗周期较长,患者需遵医嘱足疗程用药,不可自行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