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和骨质疏松有什么区别
骨髓瘤和骨质疏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骨髓瘤属于恶性血液系统肿瘤,骨质疏松则是骨代谢异常的慢性骨病。两者在病因、症状及治疗方式上均有显著差异。
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增殖导致的肿瘤性疾病,典型症状包括骨痛、病理性骨折、贫血及肾功能损害。肿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化因子导致溶骨性破坏,X线可见穿凿样骨质缺损。诊断需依赖骨髓穿刺、血清M蛋白检测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以化疗、靶向药物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常用药物包括硼替佐米注射液、来那度胺胶囊和地塞米松片。
骨质疏松是因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引发的代谢性骨病,主要表现为骨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升高。常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与钙磷代谢紊乱、维生素D缺乏相关。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金标准,双能X线吸收法可量化骨量丢失程度。基础治疗包括钙剂、维生素D补充,抗骨吸收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或促骨形成药物如特立帕肽注射液。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建议每日摄入800-1200毫克钙元素及800-1000单位维生素D,适当进行负重运动如步行或太极拳以增强骨强度,避免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骨髓瘤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肾功能,化疗期间注意预防感染,出现剧烈骨痛或下肢麻木需警惕脊髓压迫等急症。两类疾病均需长期随访管理,骨质疏松患者每年复查骨密度,骨髓瘤患者每3-6个月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