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的后遗症有哪些
腰椎骨折后遗症主要有慢性腰痛、脊柱畸形、神经功能障碍、活动受限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等。腰椎骨折多由外伤、骨质疏松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后遗症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
1、慢性腰痛
腰椎骨折后局部稳定性破坏可能导致长期慢性疼痛。骨折愈合过程中形成的异常骨痂或小关节紊乱可刺激周围神经,表现为弯腰、久坐时疼痛加重。建议通过热敷、腰椎牵引等物理治疗缓解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药物。
2、脊柱畸形
椎体压缩性骨折未及时复位可能引发驼背畸形。骨折椎体高度丢失会导致脊柱后凸角度增大,可能伴随肋弓与骨盆接触、胸廓容积缩小。轻度畸形可通过支具矫正,严重者需行椎体成形术或后路矫形内固定术。
3、神经功能障碍
骨折块移位可能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出现下肢麻木、肌力下降等症状。L1以上骨折可能并发圆锥综合征,表现为大小便失禁。需通过MRI评估压迫程度,必要时行椎管减压术,配合甲钴胺片、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营养神经。
4、活动受限
脊柱稳定性下降可导致转身、弯腰等功能障碍。骨折后长期卧床可能加重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康复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五点支撑法、飞燕式等腰背肌锻炼,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
5、继发性骨质疏松
制动导致的骨量流失可能形成恶性循环。骨折后活动减少会加速骨质疏松进展,增加再骨折风险。建议定期检测骨密度,补充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维D3片等抗骨质疏松药物,配合日光浴和阻力训练。
腰椎骨折患者需保持适度活动,避免久坐久站,睡眠选择硬板床。饮食注意补充牛奶、豆制品等富含钙质食物,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康复期间应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出现新发疼痛或症状加重时及时就医。心理上需建立长期康复信心,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