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怎么办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药物治疗、牵引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通常由跌倒时手掌撑地、肘部直接撞击、运动损伤、骨质疏松、骨骼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1、手法复位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骨折。医生会通过专业手法将错位的骨骼恢复到正常位置,过程中可能需配合局部麻醉。复位后需立即进行影像学检查确认对位情况。家长需注意儿童复位后3天内避免患肢负重活动。
2、石膏固定
复位后常用石膏托或管型石膏固定4-6周。固定范围需包括肘关节上下相邻关节,保持肘关节屈曲90度位置。家长需每日观察手指血运、感觉及活动度,发现石膏过紧或皮肤受压应及时就医调整。
3、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肿胀,配合碳酸钙D3颗粒促进骨骼愈合。若存在感染风险可能需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所有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家长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4、牵引治疗
对于严重移位骨折,可能需先进行皮肤牵引或骨牵引2-3周待肿胀消退后再行复位。牵引期间需保持牵引装置持续有效,家长要协助维持患肢抬高位,定期检查牵引部位皮肤状况。
5、手术治疗
适用于开放性骨折、血管神经损伤或无法维持复位的病例。常用克氏针内固定术或外固定支架术,术后仍需石膏保护。手术时机多选择伤后3-7天肿胀消退期,家长需配合做好术前禁食等准备工作。
康复期应保证每日500ml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摄入,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鱼类、蛋黄等食物。拆除固定装置后要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关节活动训练,初期避免提重物和对抗性运动。定期复查X线至骨折线完全消失,日常生活中家长需加强看护防止再次跌倒损伤。若发现患肢肿胀加剧、皮肤发紫或感觉异常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