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性骨折后遗症有哪些
压缩性骨折后遗症主要有慢性疼痛、脊柱畸形、神经功能障碍、活动受限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等。压缩性骨折多由外伤、骨质疏松或肿瘤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康复训练、药物或手术治疗。
1、慢性疼痛
骨折愈合后局部可能遗留持续性钝痛或活动时疼痛,与椎体稳定性下降、关节突关节退变或肌肉代偿性劳损有关。疼痛程度与骨折严重性、康复情况相关,可通过热敷、低频脉冲电刺激或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缓解,严重者需行椎体成形术。
2、脊柱畸形
椎体高度丢失可能导致驼背或侧弯畸形,胸腰椎交界处多见。畸形会改变脊柱生物力学分布,加速邻近节段退变。轻度畸形可通过支具矫正,严重者需手术复位内固定,合并骨质疏松时需联用阿仑膦酸钠片抗骨吸收治疗。
3、神经功能障碍
骨折块移位或血肿压迫可导致下肢麻木、肌力下降甚至大小便失禁。急性期需急诊减压手术,慢性压迫可尝试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配合高压氧治疗。马尾综合征患者需长期导尿和康复训练。
4、活动受限
脊柱稳定性降低会限制弯腰、扭转等动作,伴随核心肌群萎缩。建议分阶段进行游泳、五点支撑法等训练,避免提重物。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贴剂,同时补充维生素D滴剂促进钙吸收。
5、继发性骨质疏松
长期制动会加速骨量流失,增加再骨折风险。需定期检测骨密度,口服碳酸钙D3片补钙,注射唑来膦酸注射液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日常需保证日晒和蛋白质摄入,预防跌倒。
压缩性骨折后应坚持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避免跳跃和负重动作;饮食需增加牛奶、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质的食物,限制咖啡因摄入;睡眠时选择硬板床,侧卧时双腿间夹枕头保持脊柱中立位;每3-6个月复查X线评估愈合情况,出现新发疼痛需及时就诊。康复期可配合中医针灸或艾灸调理气血,但须避免直接按压骨折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