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温35.5℃是怎么回事
儿童体温35.5℃可能由测量误差、环境温度过低、药物影响、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测量方式、保暖、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
1、测量误差
儿童体温35.5℃可能是测量不准确导致。常见于未正确使用体温计、测量时间不足或测量部位选择不当。建议家长使用电子体温计重复测量腋温或耳温,确保测量时儿童处于安静状态,避免进食或运动后立即测量。
2、环境温度过低
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可能导致儿童体温偏低。冬季未做好保暖、衣物潮湿或空调温度设置过低均可能引发。家长需及时为儿童增添衣物,保持室内温度在20-24℃,使用暖水袋等辅助保暖时注意避免烫伤。
3、药物影响
服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后可能出现体温过低。某些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糖浆也可能影响体温调节。若服药后出现持续低温,家长应暂停给药并咨询医生。
4、甲状腺功能减退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可能出现基础代谢率降低,表现为持续低体温、嗜睡、喂养困难。需通过甲状腺功能五项检查确诊,确诊后需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
5、严重感染
脓毒症等严重感染时可能出现反常低体温,常伴随精神萎靡、拒食、皮肤花纹等表现。需立即就医进行血常规、CRP等检查,可能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静脉治疗。
家长发现儿童体温35.5℃时应先排除测量和环境因素,持续低体温需监测是否伴随其他异常症状。日常注意保持适宜室温,避免过度使用退热药物,定期检查体温计准确性。若低体温伴随精神差、拒食等症状,或持续超过24小时未缓解,须及时至儿科就诊完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