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和腹泻区别是什么
痢疾和腹泻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严重程度及伴随体征。痢疾特指由志贺菌等病原体引起的肠道感染,表现为脓血便、里急后重;腹泻则是排便次数增多或粪便稀薄的症状,病因包括感染、饮食不当等多种因素。
痢疾通常由志贺菌、阿米巴原虫等特定病原体感染引起,粪便中可见黏液或脓血,伴有发热、腹痛及肛门坠胀感里急后重,严重时可导致脱水或肠穿孔。腹泻的病因更广泛,包括病毒性胃肠炎、食物中毒、乳糖不耐受等,粪便多为水样或糊状,轻度腹泻可能仅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而无明显全身症状。
痢疾需通过粪便培养或抗原检测确诊,治疗需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阿奇霉素颗粒,并配合补液。普通腹泻若由病毒感染引起,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如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无须抗生素;若持续超过2天或出现血便、高热则需就医排查痢疾等严重病因。
预防痢疾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或未煮沸的水;腹泻期间应减少高纤维、高脂食物摄入,优先选择米汤、香蕉等易消化食物。两者均需密切观察脱水症状如尿量减少、口干,儿童及老年人出现持续呕吐或精神萎靡时须立即就医。日常可通过勤洗手、分餐制降低感染风险,腹泻缓解后逐步恢复饮食以避免胃肠刺激。